2021-09-16
中国昆山
当今世界,面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商业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重塑,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去履行社会责任。今年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目标也指引着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响应号召,积极设立并达成企业自身的目标已经成为共识。
2021年9月11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七次年会暨2021年中国(国际)乳业技术博览会(CDIA)在杭州召开,与会嘉宾交流乳业科技前沿信息,探讨行业绿色发展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利乐大中华区技术服务副总裁孙继成围绕大会主题“科技强乳 绿色发展”,为大家带来了《工厂运营与设备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创新与实践》主题演讲。以往利乐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题时,常常聚焦于包装本身和回收再利用。这一次,利乐从生产端、设备端来介绍利乐的工厂运营与设备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实践与应用。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人类、商业、资本都在呼唤着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并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更加环保的产品付出溢价。可以说,整个中国社会和市场环境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完成自身战略和架构调整,伊利、蒙牛等乳品行业领袖纷纷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乳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供应商的创新与支持。所以,探索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是利乐一直以来肩负的重要使命。
利乐认为,为更好地保护环境,未来的食品包装不仅要优选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材料,在包装背后更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工艺,确保产品在生产、灌装乃至分销途中优化运营,减少能耗以实现碳足迹的下降进而达到对环境产生最低的影响。
为此,利乐制定了2030年达到自身运营的净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2050年前力争实现整个价值链“净零排放”的愿景。
在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整个价值链的一半。优化运营,对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协助客户优化工厂运营,实现设备和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效率,帮助客户最终实现目标。
• 助力客户工厂运营优化
站在2021,回顾过去,利乐在中国帮助乳企建立超过300家乳品厂,有成熟完备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丰富的专家组。随着技术迭代,利乐不断开发升级改造方案,以实现采用更加环保节能的工厂运营方式。在优化运营中我们做过很多实践和改造方案:通过分析工厂生产的能源输入和对环境的输出,制定工厂运营环保绩效指标,寻找相应节约方向,从而制定具体的节约方案。
参考大部分乳品饮料企业的2030节能环保的目标,利乐主要从节水、减少生产浪费、减少碳足迹三个角度支持客户优化改善工厂运营。在我们的实际改进案例中,比如可以通过水回收、清洗液回收和CIP(原位清洗系统)优化可以实现节水25%-65%的目标;通过减少料水混合损失和精确水顶料系统优化,以及其他优化方案实现减少50%产品损耗、原辅料损耗的目标;通过热能回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优化实现节约电能、蒸汽,进而实现减少20%-50%碳足迹的目标。
利乐已在中国调研了超过50个工厂,推进项目超过120个,提出解决方案累计超过1000个。利乐持续支持液态食品工厂节能减排和提升效率,有专家团队对工厂进行调研优化,发现改进点,提出改进方案和报告,给客户宝贵的建议;同时可以设计和实施具体的升级改造方案,将节能减排落地和实现。未来,利乐将继续以专家知识和创新技术协助客户优化工厂运营,促进可持续发展。
• 设备的技术创新
据利乐统计,前处理生产过程占到了整个乳企工厂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94%,是生产中耗能耗水的核心单元,所以,降低工厂的碳足迹重点就是要降低前处理生产中的碳足迹。
利乐研发的一步法生产技术,将相应的工序进行整合,相较于传统生产能显著减少碳足迹,其中能够降低能耗29%,减少水耗量41%,整个碳足迹可以减少38%。
利乐不仅从整线工艺的角度不断创新以降低碳足迹,同时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也不断研发,持续改进。
例如,利乐®均质机500,配合第五代均质头,可以实现更好的环保效果。可减少电能30%-50%。降低运营成本,在无菌条件下可减少70%的蒸汽耗量以及80%的冷却水耗量,在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大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与产品创新,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们健康的理念,还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耗用资源少、环保、成本低将是食品包装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包装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利乐创始人鲁宾•劳辛博士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这样的理念:“一个包装所带来的节约应该超越其自身的成本。” 本次利乐在CDIA上探讨的议题,证明了利乐正用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不断去实践这个理念。利乐将携手合作伙伴从源头的原材料采购一直延续至尾端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共同参与,协同努力,最终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